43. 全面整頓

2022/3/30週三,Y昨日被一個開悟者發表的、對雙生火焰看法而觸發恐懼,她已經不是第一次看見開悟者說雙生火焰不需要三維合一了。開悟者在Y心中有一定分量,然而對於他們對雙生火焰的說法,Y卻感到極度不對勁,不符合她所經驗到的內在真理。Y後來明白,這是高我讓她清理自身恐懼的方式,也同時讓她明白:就算是開悟的人,也只能分享自己走過的路、如何修行,不能保證別人能用自己的方法也能開悟;同理,沒有雙生火焰的開悟者,一樣是從旁觀者的角度在看雙生火焰,無法了解真正經歷雙生火焰旅程的感受和一切的知曉。終究那些別人(無論是多偉大的人)的話,都是二手的;無論是真理或雙生火焰都需靠自己親自去證,唯有內在上師能指出屬於自己的路,沒有什麼能完全相信。路只能自己走出來,活在未知中,由大我引導、推行。在這世界上一切都是相對的,沒有絕對的對或錯;自己相信什麼,什麼就成為自己正在經驗的現實。

Y藉由這次清理,清楚看到心中最深的恐懼:「雙生火焰能量只是單方面,只有她有而W沒有」、「W並不承認對她的愛,不打算和她在一起」等。這些信念使她像被痛苦的海嘯淹沒,整個人都被恐懼、黑暗包覆,焦慮、難受、絕望。但她同時也矛盾地覺得,這些信念和她的經驗不符;而且若相信這些信念,就像同時也在將W塑造成很無明、低覺知的人。但W是她的雙生火焰,頻率應是相近才會相遇的,她深覺不可能與她差異如此之大。

Y也發現她這些強烈的痛苦情緒,正是她從小到大單戀未果的累積。總是得不到對方回應心意,總是在失望、不被理睬/選擇/接受的傷痛中毅然決然斬斷情執。那無盡的等待彷彿沒有盡頭的隧道,一片黑暗,沒有一絲曙光。這樣的創傷仍在Y心內隱隱作痛,但如今她知道,那都是因為她求錯地方了-沒有任何人能帶給自己完整圓滿的幸福。只有當自己完整了,才會在哪裡、在誰旁邊都幸福快樂,而對方也會與自己的喜悅與滿足共振,共同創造美好的關係。

2022/4/4週一,藉由《人生操作手冊》中的一句「即使掉過法性大海,也不見得能站穩觀察者角色」而更確信自己的理解:見性只是個機運,並不保證一定徹悟;仍要常覺照/站在觀察者角色,才有可能真的醒過來。而她現在正是用觀察者角度在玩雙生火焰遊戲,覺照就是修行,站在不解釋看待現象,只待時機成熟開悟和合一。

隨著4/15重聚日的接近,疫情又開始越演越烈,而Y的咳嗽也一直沒有減輕。Y知道自己的咳嗽和疫情無關,但不免擔心起是否又得取消看診,以免造成W和護理人員等的恐慌?正巧也是這個時候,Y開始看起楊定一的《真原醫》,深深反省自己的飲食習慣,就是造成自己慢性病與心理問題一再復發的重要因素。Y一直以為自己吃得很健康,沒想到是天大的錯誤。楊定一的書顛覆了她對飲食的看法,在她心中燃起了改變的火苗。Y身為醫生的雙生火焰W,正是她重視健康那一面的顯化呢!

2022/4/13週三,掙扎煩惱了許久,Y仍是取消了週五的回診。因不能見心心念念的W而心情跌至谷底,她失眠了。隔天Y大哭了一場,聲嘶力竭地哭,哭了又哭,直到沒有力氣再擠出淚水。她理智很清楚,諸多因素(疫情、咳嗽,家人顧慮,患部也沒什麼大問題等)都顯示不去是最適當的;然而她心中仍有恐懼,深怕下錯決定,兩人就真的不可能了;也怕見了W仍沒得到他任何回應,她又會陷入過往的期待與失望的輪迴裡。但Y真的好想念W,邊哭邊覺得幸福好難、開悟好難、健康好難,好像往任何地方走都是地獄。而且她心中仍殘留著錯覺,認為她所期望的幸福美滿會由W帶給她。但她心底同時卻又明白,要多幸福仍掌握在自己手中,沒有人能幫她、沒有人能救她,只有她能帶自己從各種負面的慣性反應模式中解脫、出輪迴。

2022/4/15週五,Y恢復平靜,她隱約覺得這次取消看診,可能就跳出了舊有的慣性模式,不再反覆「期待又害怕看診→看診→失落→清理→期待又害怕看診…」。但現在沒了約定好的回診時間,Y真的不知道下次會何時與W重聚了。很奇妙的是,今日她咳嗽就好了不少;就好像當初越心急送卡片,患部越不會好一樣,是一樣的模式-欲速則不達;內心越急著想要進展,越事與願違。其實Y也知道自己的病已經不是非看診不可了,但她也知自己若繼續目前的飲食習慣、作息,仍按著自己的口欲飲食,不做出改變,她與W的連結就會一直是醫病關係。Y曾見有個已合一的雙生火焰說道:合一改變的不只是感情狀態,而是全方位的大轉變。Y課題不只是心靈的,還包括身體的病痛。以往她只注意到心理(情緒與信念)的問題,因為知道情緒會影響身體健康,所以很認真投入在內心的調整;但卻沒注意到身體與心靈是雙向的,身體也會影響情緒;因而一直忽略身體所需,用錯誤的方式對待身體。Y越來越明白身心靈是一體的,才會與楊定一開始相應,接觸全部生命系列,開始全方位的大整頓。

今天Y聽楊定一的<客體化>音頻說道「開悟並非世界消失,那是個誤解」;「根塵脫落」並非什麼也沒有,而是「離相」(如她之前某次體驗);也如Jed McKenna 所說的「世界仍在,只是自己不一樣了」Y發現自己能聽懂,所謂客體化就是一動念即為分別;也才突然領悟,原來她焦點一直放錯了。她一直在意坐姿,被身體覺受和念頭帶走;而今她能安穩定住,不再「追求」「靜坐」,而是去轉換範式,將覺察轉向觀者了。